健康”和“成功”是人生中两件具有永恒追求意义的事情,它是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一群人……都在追求的目标。有些人甚至认为“健康+成功=人生美满”。虽然这么说并不能涵盖所有人的人生价值观,但是这样的人生目标就像烙在心里一样,就这么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 如果说,健康多多少少和先天遗传基因有关系(也和后天生活习惯等有直接关系),那么,成功则是99%地后天奋斗得来的奖赏,那种属于“富二代”或者不劳而获继承而来的“成功”根本就算不上是具有普世示范意义的“成功”。 那么,一个人究竟应该如何走向成功?这个问题着实很大,很宽泛,该从何谈起,从何处去入手思考呢? 市面上教人“励志、成功”的书籍太多、太多了,多如牛毛。大多数人在年轻的时候也都读过那么几本(读多了也并无什么实际的用处)励志书籍、有关成功学的书籍。但是回过头来看看,又有几个人真正成功了,成功的定义又是什么呢?随着人们并未达到自己所期望的那种成功,人到了一定岁数就开始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看过的那些“骗人”的成功学书籍,并恨不得把那些后来看上去更像是起了误导作用的书籍忘得一干二净才好。该思考了? “成功是读书读出来的吗?”(不可能。) “一个人成功,能从书中拷贝下来?”(荒唐了。) “马云、李彦宏、马化腾……这些人取得成功是因为看了什么秘笈吗?”(怎么会?) (嗯,马云说了“成功不是偶然的”。那么,也就是说成功是必然的,但是没有人说过的“如何做必然成功”,能真正让一个人和马云一样成功。) …… 那么,成功因何为你而来,为何存在于他者,而远离你? 按照五花八门的说法,一个人要成功,就要有毅力,要坚持学习,要掌握各种各样的处事方法,要学会思考,要不断进取,要敢于面对挑战迎难而上,甚至还要有赌博的心理和资本,要学会借助别人的帮助,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要顺势而为,要把握趋势,要知进知退,要拜师学艺,要卧薪尝胆…… 总之,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根本就停不下来,也不可能做完、做到位。如果把这些相关的书都读上一遍,能不能成功不敢保证,人格分裂大有可能。 其实,啰里啰嗦地议论成功,归根结底成功只是个相对论,没有统一结论。对于普普通通的平常人而言,成功仅仅意味着做自己该做的事,坚定地走在由自己一步一步的小碎步经年累月铸就而成的漫长之路上,并不断地改变着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和心态变得越来越美好(非完美)。 这就是一个人的成功,不需要喝彩,不需要掌声! 所以说,《成功这件小事》,对,它就是一件小事,千万别觉得成功有多么高大上,有多么神秘莫测,成功不关乎别人,完全在于你自己:你自己改变了多少,你就成功了多少;你改变的程度究竟有多深,你的成功就有多厉害! 所以,成功的你和失败的你实际上是镜子里的你和镜子外面的你的区别,如果你把不成功的自己当作镜子里的自己去对照,从而每天做出一些改变,从小事做起,那么镜子中的你的影子距离成功也会越来越近。 “你今天擦皮鞋了吗?” “你扫过厕所吗?” “你今天有没有在办公室里对同事讲个笑话?” “你中午吃饭是吃到8分饱吗?” “你下班后直接回家吗?” …… 这些都是些芝麻蒜皮的小事,但是生活和生活的成功就是由这些小事构成,这些小事也是通向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你的目标恰恰应该就是取得生活定义范畴内的成功。 这本外版小书,有小故事(而且是很神、很灵验的那种),有浅显易懂的小道理,潜移默化,让读者看过之后,会意微笑之间就可以痛定思痛,下定决心,从细节之处开始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惯常行为习惯,并日积月累,这难道不是在你的成功之路上为你提供的最大帮助吗? 成功不在于你读了什么,学了什么,听了什么…… 而在于你做了什么,做对了什么。 这样一本《成功这件小事》就像一位走在前面的朋友转身扭过头来,和你真诚地谈心唠嗑一样,你怎会不接受,不报以微笑,不成功呢?! 让细节小事上的不断改变,为你的成功开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