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
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让金融的真相呈现出来——效慧辉

让金融的真相呈现出来——效慧辉

时间:2017/12/19 0:00:00

  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真相。每年的央视315晚会都备受关注,它反映了一个问题,即在消费领域,消费者知情权并没有得到充分保障,或者说真相是稀缺的。金融领域可能更是如此。 我国的金融市场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国家的资本积累、居民的财富积累已经超过以往任何时候,金融学炙手可热,金融机构的利润甚至超过其他行业、部门的利润总和。这样一来,金融从业者和研究者从不同的维度阐释金融的真相,自然也是社会所需要的。 让金融的真相呈现出来,实际上可以拆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普通人而言,要学习基本的金融常识,了解并尊重金融的本质和金融系统运行的逻辑。在这方面,老年人可能是比较欠缺的,所以他们常常是金融骗局的受害者。现实生活中,金融的逻辑是极容易被扭曲的,比如我们的楼市有泡沫、股市里盛行赌博心态、近两年互联网金融乱象频出,这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让很多人成为直接的受害者。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实际上还是要回归对金融本质的理解。而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假象,看不到真相,而在当下浮躁的社会,极其需要一些专业人士站出来说出财经金融背后的原理与逻辑。 另一方面是对金融监管者而言,要警惕金融表象的复杂化,要让资本的流动尽可能透明化,而不是神秘化。金融是服务实体的,但金融资本也是逐利的,因此资本常常倾向于规避监管、使用更高的杠杆,甚至利用自身的资源左右监管规则。所谓的“金融创新”如果缺乏合理的制度监管,往往使金融复杂化,真相被遮蔽,其结果是,中小投资者的合理回报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的功能定位都会被弱化。 在学科分类上,金融学的基础是经济学,而经济学归根结底是社会科学,我们没有必要将金融理想化,但金融也一定要有以人为本、以实体经济为本的人文和社会诉求。股票市场有“有效市场假说”这一理论,但从更高的维度上讲,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这是我们探求金融真相的基础。事实上,我国的金融市场作为弱有效市场,无论是国人的金融素养、市场体制都不够健全,这决定了我们离真相的距离更远。 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需求来讲,真相缺失作为金融市场低效的一种直观表现,未来带来的问题会比今天更加突出。金融要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真相缺失乃至金融乱象频出,说明金融往往也是信息不对称的制造者。就中国经济而言,2013年,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资本积累仍将是中国未来10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中国未来的投资速度较过去会有所降低,伴随着时间推移,其速度大致从10%下降至7%左右,相应地,资本积累速度也将有所下降。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高效的金融体系,实现更为合理的资源配置,否则,金融系统内的资本流动将更加趋向零和博弈,而资金空转必然倾向于“弱肉强食”,加剧财富分配的不平等。 在发达的金融市场,金融与真相之间的距离也是最近的。而在中国,俗语说“富不过三代”,实际上是金融不发达的微观表现。近两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金融泡沫此起彼伏,社会对金融市场改革等热点事件的关注度也在提高。就大众而言,无论是基于对自身财富增长的焦虑,还是基于对国家宏观经济命运的关切,都需要更多地了解金融,从而更好地参与金融。